最经典的以少胜多 七百破五万一战灭敌国

  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世界后,派使者到周边国家传达中原、江南稳定的消息,希望周边国家能像以前一样称臣纳贡。由于东南亚国家相信佛教,忽必烈特意派出一位精通佛教的使者到缅甸,以示睦邻友好。没想到这使者竟然一去不返。云南南端的金齿部(今云南盈江东北)曾在云南和缅甸之间向大理和缅甸称臣。元朝入主云南后,金齿部归顺,不再向缅甸进贡。缅甸国王大怒。此时,元朝使者到达。缅甸国王傲慢自尊,强迫元朝使者脱下鞋子,赤脚跪拜,按照臣子拜见国君的礼仪。元朝使者不同意,被一刀斩首。

网络配图

  使者一年多后,忽必烈派人询问。云南省官员让金齿部领导去调查。这位首领可能是被缅甸逼迫的,也可能是被骗了,甚至告诉了上级。元朝使者到达缅甸后,一切都很好。缅王热情招待,晚点回国。听到这个禀告,忽必烈也放下了心。但在缅甸看来,元朝的不作为是软弱可欺的。至元司士年,“缅人以阿禾内附(金齿部),怨之,攻其地,欲立寨腾越,永昌之间”。缅甸率先开始,想在城寨修建,以为是前线堡垒。面对灭族的危险,金齿部不得不告诉朝廷。云南省立即将事情捐赠给朝廷,朝廷命令云南省发兵消灭敌人。结果,两军在芒市河地区遭遇,历史上被称为“芒市河之战”。

  当时缅军倾国出兵,“其众约四五万,如八百,马万匹”。八百大象兵和一万骑兵混杂在四五万部队中,军容盛大。历史上,以大象兵出阵的人很少。众所周知,重装骑兵在步兵面前有碾压的一般优势。然而,在大象兵面前,所有的马骑都像浮云。大象兵体型庞大,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存在。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大破象兵的,似乎是南汉对北宋的比赛。北宋以强弓硬弩远程消灭大象军,取得了巨大胜利。那么,元朝会发兵多少,如何对付大象兵呢?

网络配图

  云南省只派了一千户带领700名士兵前往迎战。在这700人中,大约500人是骑兵,200人是步兵。两军中途相遇,缅军让一万骑兵在前面,大象兵在中间,最后是三万步兵。大象披着盔甲,背上有一座战楼,上面有许多甲士。大象两边都有几十根长矛。甲士居高临下,用大象推进,然后投掷长矛。元军指挥官忽都看到众不相同,下令将700人分成三队。他亲自带领281名骑兵从左侧进行突击,副将领导200多人从右侧进行突击。剩下的不到200名步兵依靠山营扎寨,严格防守。  缅甸军队看到前面只有不到200步兵,自然喜出望外。一路突进,队伍难免拉长。此时,元朝骑兵从左右两路徒然出现,三路夹击,缅甸军队大败。

  缅甸军队虽然有四五万,但武器落后,大部分步兵还是被迫征召的普通人。面对横扫世界的元朝铁骑,几乎只有一条被屠杀的路。当元军骑兵突进时,骑兵专射大象的眼睛。大象吃痛,转身随意踩踏。很快,缅甸军队就崩溃了。缅甸国王不愿意失败,在后退中再次聚集了一万多步兵,回来再战。元军将领忽都立即将军队分成三部分,并以三路夹击的方式击败缅军。缅甸军队一路崩溃,元军一路追击。沿途30英里的路上,到处都是败军的尸体。

网络配图

  缅甸军队经过前统辖的部落时,各部落首领也带着人民奋力追杀。一旦四五万大军被摧毁。那元军死伤多少呢?“虽然官军受伤的人很多,但只有蒙古军获一象不得其性被杀,余无死者”。除了一个人在捕捉大象时被踩死,因为他不知道大象的脾气,其他700步都没有死。这场战争过后,缅甸国王心胆俱裂,立即上表称臣。缅甸再也不敢贸然终元朝一世。中国蒙古人650万,其中云南通海人5000多人。这些人是忽必烈时代留在云南保护边境的士兵后裔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