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举制无形中影响到了宋朝 科举制都影响了宋朝什么

  对科举制对宋朝有什么影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有趣的历史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
  “十年窗下没人问,一举成名。”这句话是关于科举制度的。科举制前,古代选官制度为世清世禄制、察举制、九品中正制。这些制度在后期基本上被豪门和贵族垄断,穷人根本无法挤进他们的阶级。他们的后代仍然很穷,但科举制度的出现改变了穷人的命运。只要他们努力学习,他们就能以成绩进入仕途。曾国藩、左宗棠这些名人都是靠科举制作官的。

  中国进入了南北朝的混乱时期。隋文帝于589年结束了300年的分离统一中国。为了打破就业制度中的血缘世袭和垄断,他废除了九品中的正制,并命令全国各州向国子监督管理局推荐三人学习。学习后,合格的人将有机会成为一名官员,这是科举制度的原型。

  隋文帝时期的科举制度并不完善。杨迪皇帝上任后,606年开始设立进士科,根据成绩选拔人才,形成完整的科举考试体系,科举制度正式诞生。唐朝科举制度完善,分为“常科”和“常科”。常科每年分期考试,皇帝临时下诏考试。当她到达武则天时,她开始了“殿试”和“武举”。690年,她亲自主持了考试。成千上万的考生参加了洛阳考试。经过几天几夜的考试,只有少数人能站在武则天面前亲自面试。

  宋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遵循唐朝,但要求不那么严格。一个进士分为三个等级。如果你通过了进士一级考试,你可以成为首相。由于进士放宽了录取范围,进士考试的人数比唐朝增加了好几倍,唐朝最多录取进士、宋朝至少有230个、据统计,整个宋朝有300多名进士被录取!

  宋代录取量大,吸引了许多底层学者参加考试。科举制度实际上影响了宋朝。让我们来看看科举制度对宋朝有什么影响。

  为宋代选拔文官

  宋朝是由宋太祖赵匡胤“黄袍加身”抢夺后周的江山。他成为皇帝后,怕身边的武官学会篡位,用一杯酒释放兵权,解除了几位大臣的兵权。从那以后,他重文轻武。既然他想重文轻武,科举制就发挥了作用。科举制为宋代选拔了大量文官。苏轼于1056年进京考试,获得进士第二名,先后在杭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工作。曾巩考入进士第一,任太平州司法参军。

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重文轻武的朝代。大多数朝廷官员都来自科举考试。一些现代学者统计了整个宋朝。92%的首相来自宋朝科举考试,91%来自副首相,91%来自其他官员来自科举考试。宋朝如此偏向文官,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发展,但缺点是将军受到约束。为了不熟悉士兵,他们经常改变地方,导致士兵和将军彼此不熟悉,大大降低了战斗力,很容易被辽国等国家欺负。

  促进对外贸易发展

  由于科举文化的繁荣,宋代也产生了可与唐诗媲美的宋词。周边国家毫不犹豫地来学习。这些外国人的到来必然会推动贸易的发展。宋神宗时期,高丽一直以宋朝为学习对象。当她来宋朝学习诗歌文化和制度时,她顺便买了宋朝的衣服、玉器、丝绸、茶和药材。

  日本从唐朝开始学习中国,仅200年就派遣了十多个唐使,但在宋朝,日本统治者藤原禁止他们私人海上贸易,日本减少了来中国的次数,主要是宋朝主动去日本,宋朝带来陶瓷、丝绸、香料、佛经、医学等,日本剑和折扇很受宋朝医生的欢迎,两国人民交换需求,促进海外贸易。

  确保官员廉洁

  科举制度打破了以往任人唯亲、裙带关系的作风,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臣利用亲戚关系相互勾结。科举考生大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,讨厌腐败和浪费法律。他们都是圣贤教的人,素质比普通人好很多。当官后,他们仍然可以公正执法。包拯是宋朝的一个人。他在1027年被录取,但他只在十年后才工作,以孝顺父母。他当官20多年,以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为名,连皇亲国戚都刚得罪,人民称他为“包青天”。

  科举制度在中国流传了1300年,也传入日本、越南等国家,对这些国家的官员选拔起到了重要作用。除了影响中国,它还为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